闪烁发光二极管
发布日期:
2020-03-13

浏览次数:

0

闪烁发光二极管

闪烁发光二极管(BTS)是一种由CMOS集成电路和发光二极管组成的特殊发光器件,可用于报警指示及欠压、超压指示。
闪烁发光二极管在使用时,无须外接其它元件,只要在其引脚两端加上适当的直流工作电压(5V)即可闪烁发光。

红外发光二极管

红外发光二极管也称红外线发射二极管,它是可以将电能直接转换成红外光(不可见光)并能辐射出去的发光器件,主要应用于各种光控及遥控发射电路中。
红外发光二极管的结构、原理与普通发光二极管相近,只是使用的半导体材料不同。红外发光二极管通常使用砷化镓(GaAs)、砷铝化镓(GaAlAs)等材料,采用全透明或浅蓝色、黑色的树脂封装。
常用的红外发光二极管有SIR系列、SIM系列、PLT系列、GL系列、HIR系列和HG系列等。

紫外发光二极管

基于半导体材料的紫外发光二极管(UV LED)具有节能、环保和寿命长等优点,在杀菌消毒、医疗和生化检测等领域有重大的应用价值。近年来,半导体紫外光电材料和器件在全球引起越来越多的关注,成为研发热点。 2018年12月9一12日,由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主办的第三届“国际紫外材料与器件研讨会” (IWUMD一2018)在云南昆明召开,来自十二个国家的270余位代表出席了会议。本次会议汇聚了国内外在紫外发光二极管材料和器件相关领域的多位顶尖专家的最新研发成果报告。 [4] 
目前,紫外发光二极管是氮化物技术发展和第三代半导体材料技术发展的主要趋势,拥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中国科技部为了加快第三代半导体固态紫外光源的发展,争施了“第三代半导体固态紫外光源材料及器件关键技术”重点研发计划专项(2016YFB0400800)。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的支持和国际紫外材料与器件研讨会的举办,将为加快实现我国第三代半导体紫外光源的市场化应用,带动我国紫外半导体发光二极管材料和器件技术创亲及产业化发展发挥积极的作用。 [4] 
  

有机发光二极管

1987年,柯达公司邓青云等成功制备了低电压、高亮度的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第一次向世界展示了OLED在商业上的应用前景‘“。1995年,Kido在science杂志上发表了白光有机发光二极管(wOLED)的文章, 虽然效率不高,但揭开了OLED照明研究的序幕。经过几十年的发展,目前OLED的效率和稳定性早已满足小尺寸显示器的要求,受到众多高端仪器仪表、手机和移动终端公司的青睐,大尺寸技术也日渐完善。 [5] 
OLED材料的发展是OLED产业蓬勃发展的基础。最早的OLED发光材料是荧光材料,但荧光材料由于自旋阻禁,其理论内量子效率上限仅能达到25%。1998年,Ma以及Forrest和Thompson等先后报道了磷光材料在OLED材料中的应用,从而为突破自旋统计规律、100%地利用所有激子的能量开辟了道路。但是磷光材料也存在一定的问题,由于含有贵金属,价格很高而且蓝光材料的稳定性长期停滞不前。
2009年,日本九州大学的Adachi教授首次将热活化延迟荧光(TADF)材料引入OLED。此类材料具有极低的单三线态能隙,可通过三线态激子的反向系间窜越(RISC)实现100%的理论内 量子效率。材料体系和器件结构的日渐完善,使得OLED在显示领域崭露头角。另一方面,WOLED具有发光效率高、光谱可调、蓝光成分少和面光源等一系列优 势,作为低色温、无蓝害的高效光源,有望成为未来健康照明的新趋势。 [5]


闪烁发光二极管